2025年已经快过去一半了,回顾过往,我们会发现润滑油行业一年多来,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现象,就是:过去,实体企业日子过的很滋润,但现在,反而是轻品牌日子更好过。尤其是2025年,润滑油价格不断下行,所谓的关税大战调价成了一个笑话。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?
先说一个事实:国内润滑油调和厂大大小小近万家,而润滑油消费量大约在500万吨,即使算上金属加工液,平均每家工厂年加工量不会超过1000吨,按销售额来说,就是2000万以内。而这样的小微工厂,也需要技术、工人、销售等差不多15-20人,但一个年规模3000吨约5000万的工厂,人工也不过是20人左右。就是说,2000万和5000万的工厂,运营费用差不多。
可以说,年销量2000万的企业,这几年日子很不好过,尤其是上游原料价格波动时,最考验眼光和资金。而轻品牌或OEM品牌,却是以销定产,没有人员、设备的包袱,甚至只需要一个人就够了。像很多浸淫润滑油圈多年的销售人员,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后,就可以找个工厂代工,平常出差谈客户,有订单委托工厂直接发货即可,不要说年销千万,即使年销200万,利润空间也比打工多。
还有的销售人员,随着年龄增大,拖家带口出差不便,就回家庭所在地,在当地销售,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,做的有声有色,像山东、河北、河南就有多个只做区域市场的品牌,不贪图客户数量,而是用凭借代工的价格,去直供终端门店,我所熟悉的某个品牌,就做一个宁波市场,年销量1000+,通过签约、捆绑、返利等渠道运作模式来操作终端,平均毛利润能做到50%,可以说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做代工拿到的价格,是产品原料成本+代工费用,而如果做代理,你拿到的价格还包含了工厂销售费用+经理佣金+合理利润,比如,SP机油目前出厂价格大都是60-70,但现在代工价格却已经跌破50了,相差近20的空间,差额巨大。如果是你,也会有做OEM代工的冲动,这也是几年来市面上润滑油品牌从几万,迅速攀升到8万的原因。
当前,OEM品牌主要来自经销商、批发商、配件商、整车厂、连锁店等,其中,经销商自创品牌占比最大。很多经销商一年卖1000万所挣的利润,还不如做自己品牌200万的利润多。一些润滑油厂不得不推出众筹品牌、股东模式、联合品牌等,通过输出品牌的模式,来绑定经销商。更有一些品牌的经销商,比如康普顿、统一、壳牌、福斯的经销商,他们联合起来打造品牌,更是异军突起,有的短短几年就进入亿元规模。
润滑油圈是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行业,技术过剩、产能过剩、市场下行、渠道多元、价格内卷,做品牌代理,不如做自有品牌,将是未来5-8年的主流趋势。润滑油厂无需抱怨,而是如何调整方向,要从招商转变的找客户,可以做大而全的代工企业,也可以专注于某个行业,比如工程机械、柴机油、汽机油、变速箱油等,还可以做区域市场,就为周边OEM品牌服务。
2025.05.21 | 润道 | 24次围观